荒境中的珍貴記憶
宛儒畫廊, 台北市
2019年3月2日至31日
「在荒境裡,人的隱退將使環境成為思辨的條件。創作是藝術家捕捉當下的身影,而當下也是藝術家生命的光影。在荒境裡,曾經屬於我們的際遇會在當下相逢;在時間無涯的荒野,原來珍貴的記憶也在這裡。」

荒境風景的廢墟美學,宛如人間寓言的再現與表述。當代寫實繪畫,從靜物畫、風景畫到現代主義的叛變,「寫實」的意義在主觀與客觀之間,在抽象與具象之間,在藝術表現與技藝展現之間,都面臨到傳統與新生的轉變。因此,當代寫實繪畫如何在文化風景中,描繪社會現實、審美距離與生態環境的問題?

本次展覽,宛儒畫廊以「荒境中的珍貴記憶」為題,希望回應當代廢墟美學的人間感懷。展出艾丹、陳秀雯、廖英捷、潘嘉泠、顏群五位當代寫實繪畫創作者的系列作品。五位創作者,分別聚焦在當代社會現況、日常生活環境以及繪畫實踐的創作觀點。

艾丹(Daniel Arroyo, 1982-)從他個人跨文化(西班牙、法國與台灣)的成長背景,試圖將歐洲傳統畫派的寫實技巧,雜揉亞洲文化與圖像創造新的美學風格。藝術家將廢墟作為文明與精神的遺產,讓紀念與鄉愁成為繪畫的審美對象。陳秀雯(Chen, Hsiu Wen, 1981-)改變既定的視覺樣態,將靜物畫轉化成另一種新的視覺形式。藝術家透過畫布與玻璃瓶的結合,營造靜物與環境的保存意境。廖英捷(Liao, Ying-Chieh, 1990-)提供不同的觀景角度,讓觀者仰首天空無邊的荒涯。藝術家透過風景,在佇地的人與天空中的雲之間,建立觀看的地平線與測繪穹蒼的天際線。潘嘉泠(Pan, Chia-Ling, 1995-)一如往常地紀錄生活與記憶,讓重新組織的景象成為造景邊角。藝術家讓植物蔓延於荒蕪與廢棄建物,傳達生命記憶與寧靜致遠的狀態。顏群(Yen Chun, 1991-)以植物為創作的主題,描繪人的覺知與植物的環境。藝術家透過人與植物之間的微觀視角,顯微時間與空間的存在狀態。

即使當代寫實繪畫不斷面臨社會劇烈的轉變與媒材的挑戰。在荒境裡,人的隱退將使環境成為思辨的條件。創作是藝術家捕捉當下的身影,而當下也是藝術家生命的光影。在荒境裡,曾經屬於我們的際遇會在當下相逢;在時間無涯的荒野,原來珍貴的記憶也在這裡。
展覽照片
藝術家
潘嘉泠
顏群
陳秀雯
廖英捷
艾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