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照看出一座宇宙的花園
文/張禮豪
「有個小男孩,對他來說,一行行的字是公路。字母搭著機車,也就是筆,在路上馳騁前行。」
── 溫德斯《道路之王》
從《小王子》、《彼得潘》、《湯姆歷險記》到《愛麗絲夢遊仙境》,這些對多數人而言大都耳熟能詳的經典文學作品擁有一個共通點──故事裡的主人翁都是孩童。對他們而言,所有的事物都透著新奇,而冒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促成了溝通。透過他們的視角,許多成年人因為諸多因素而忽略的景致,乃至於顛撲不破的真理都得以再度鮮明起來,成為人生路途的重要養分與資產。
藝術上尤其如此。也因此廿世紀創作量相當驚人的偉大藝術家畢卡索就曾經這麼說過:「我花了四年時間,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卻一輩子都在學習怎麽像個孩子那樣畫畫。」(It took me four years to paint like Raphael, but a lifetime to paint like a child.)不可諱言,有些藝術家總是能夠比其他人更輕而易舉地透過想像,讓真實世界裡的每一個事物被重新命名,並且以不同的樣貌形態來展現、來訴說;而隱約貫穿其中的不是別的,恰是他個人生命歷程不停的流轉及變化。
呂英菖即是一個佳例。一直以來,他的創作都圍繞在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當他成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之後,作品中更揉合了許多家庭生活的片段點滴,甚至讓孩子們也一同加入創作的行列──或者邀請他們擔任筆下描繪的對象,或者先任由他們在畫布上隨意塗抹點染,之後再來以此激發其創作靈感,不斷向外擴散增生,既是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也在無形中促成另種充滿對話意義的合作。
真誠面對生命的敘事
這一回,呂英菖為其睽違六年的台北個展訂題為「移動的願望」;如果單從展名來看,一方面點出了此際世人因坐困方興未艾的病疫之中,習慣的生活節奏全部被迫停擺而益發強烈的出遊奢想;另一方面,則回歸個人生命意義由於此一劇變而重新思索的內在轉折。如是看似略有相悖的雙重意涵,體現了人們自古至今,在追求安身立命之際血液裡仍存在冒險基因的矛盾與掙扎,透過藝術的融合,加以巧妙地展現出來。
按照現場空間的安排,此展大致分為三個區塊,每一個空間都像是獨立的時空,除了有多件近年完成的畫作,還包括首次露面的三件大型立體雕塑作品。其中,長逾十公尺的《宇宙的花園》純粹以白色壓克力顏料,在偌大無儔的黑暗中勾勒出大小不一、卻同樣生機勃勃的花圃。在刻意抽離繽紛色彩之後,畫中既近又遠的大小花圃彷彿漂浮在無盡的宇宙之中,相互照亮且扶持彼此的燈塔。
佇立於展場中的三件大型雕塑──手捧著圓形球狀物件的小熊、以樹葉偽裝自身形象的兔子與身上綴滿草莓、鑽石跟玫瑰的鴨子,都是經常出現在他作品裡頭的重要角色。這次讓牠們實體化,除了象徵著他生命裡最至關重要的情感羈絆,無疑也化身為守護神一般,加強了支撐冒險的勇氣與信念、愛與希望。
來到最後一個展間,牆上分佈了其從高中時期的版畫,到孩子仍在強褓之中的塗鴉,搭配著之前的魔法石與花園系列作品,形成了六個各自獨立卻又息息相關的記憶片段,迂迴地訴說著各自的溫暖與美好,以及對其創作一路發展至今無可取代的巨大影響。
對呂英菖而言,沒有家人,他不過就是一個迷失的靈魂。透過這些與個人生命有著深刻連結的作品,他創造了出既具有家屋意味的秘密花園,又向外延伸為歡迎眾人造訪的開放空間,藉以提醒我們也曾經擁有過孩童般毫不猶豫、且樂於探索一切新鮮事物的好奇跟果決。到訪的觀者大可盡情放鬆地讓自己徜徉在這個既繽紛又深邃的宇宙花園裡,聆聽遙遠的星子在你耳邊低聲私語,所有一切都將以嶄新的樣貌出現在妳我面前,化為繼續向前邁進的動力。